當徐博士邀請坦克把宜蘭的「山海河」裝進一份伴手禮時,我腦中先浮現一條安全警語:火龍果不會噴火,但會把顏色美到犯規。於是我們和米樂客把米當主角、麵粉退居二線,做了一款無麩質的「火紅蘋果塔」:以米穀粉烤出輕脆塔殼,抹上帶籽的火龍果庫利,疊起薄切蘋果如玫瑰綻放,酸甜與穀香在口中對位,第一口就把你帶回蘭陽平原。

 

這次邀旅遊業先進研習,大家不是來觀光,是來「動手」。上午聽小農說果園的日照與雨水,下午在烘焙台上測糖度、控溫度、練刀工;有人負責把蘋果捲成花,有人負責把笑容捲成故事。當產地說出風土,西點就成了說書人:你吃到的不只是顏色與口感,還有田埂的泥土味、海風的鹹度、河水的清爽感——通通被收進一盒紅通通的宜蘭。

 

無麩質並不意味著妥協。米樂客用米把結構與香氣撐起來,讓對麩質敏感的旅人也能安心享受「在地」。而對旅遊業者來說,這是一份會自己說故事的商品:打開盒子有視覺高潮,入口有記憶點,帶回家就成了旅程的續集。唯一的困擾,是行李秤重前總想多塞一盒。

我們相信,創新不是把配方越寫越長,而是把距離越拉越短——從產地到餐桌、從農人到旅人。一口塔,吃到宜蘭的現在進行式;一份禮,把小農的細心帶回你的日常。下次你來,讓我們用甜點為你畫一張「可食用的地圖」,標註:這裡是宜蘭。